常用链接
学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针为“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这十六字方针体现了学校长期以来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凝练了“基础”、“实践”、“素质”、“创新”四个关键要素在本科教育阶段的定位和辩证关系,保证了基础为本,实践为用,素质为体,创新为魂。
2012 年学校正式发布《开云体育app官网入口人才白皮书(2012-2016)》,并启动实施了长城行动计划。长城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该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点面结合,突出了以局部突破促进整体发展、以整体发展推动局部突破的辩证改革思路。
第一、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推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形成相互支撑、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格局。在组织领导、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保障和评价体系等各方面都要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第二、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推进交叉培养和联合育人;推进小班化教学和导师制,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开展通识教育,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第三、有效保证教师对教学的投入。改革以往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学业绩考核评价方式,科学建立教学工作量和质量评定机制,完善教师遴选和聘任制度。
第四、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推进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突出以育人为核心的多元文化交流,打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氛围。
第一、明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突破为契机,进一步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第二 、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体制。敢于突破思想观念障碍,鼓励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探索精神,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体系。
第三、确保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师资投入。坚持执行高水平师资为本科低年级授课制度,为试验班等改革试点项目配备最优质师资,将学术大师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师资主力。
学校从2015级新生开始启用基于完全学分制的新版培养方案。这一培养方案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体现。它以建设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长远发展为目标,瞄准国内外高等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发挥多校区办学的优势,构建规范化管理、个性化培养和人性化服务的育人环境。培养方案十分注重体现学校与专业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强调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协调发展。具体体现为以下特点:
第一,根据我校不同类型本科专业中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差异和特点,分类制订指导性培养计划,按照不同学科的教育规律,构建多样化的培养体系。
第二,构建了基础、通识、专业三级课程体系、课内为主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课外为主的科技创新训练体系。
第三,以学生健康成长和协调发展为准绳,按照学生在各学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合理分配和适度减轻学习负荷,为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留有充分空间。同时,加强和完善学习的引导与辅导机制,避免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放任自流。
第四,各专业按照一级学科整合与优化专业基础课,注重课程衔接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由教学团队负责人设计、协调本专业各课程,课程责任教授和相关团队成员负责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
第五,重视教学方法改革,开展研究型教学,加强课程的过程管理,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逐步推行大作业、课程设计等与期末笔试成绩相结合的做法,总成绩计算方法明确写入课程教学大纲。
学校从2017级新生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类人才培养符合当前学科交叉、专业界限淡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趋势,符合一流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发展方向。学校大类人才培养以2015版培养方案为基础,在一、二年级进行通识教育,实行宽口径、大平台的专业设置与培养;通过进一步修订培养方案实现同类的一年级课程相同,为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学校大类人才培养给予了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的时间,避免了高考时填报志愿的盲目性。一年级结束时,根据学生兴趣、一年级学习成绩、接受专业学院的最高承受能力,双向选择确定到哪个专业学院,有利于提高大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学院的办学积极性。